失智症(Dementia) 是一个统称,用来描述一组会逐渐影响大脑功能的疾病,导致认知能力下降,严重时会干扰日常生活。它并非单一疾病,而是一个涵盖多种病因的综合性概念,这些疾病都会造成脑神经细胞及其连接受损。
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,深入了解失智症的复杂性——从其多样的致病原因到照护与管理的重要性。这对个人、家庭乃至整个医疗体系而言,都显得愈发关键。
揭开失智症的多重成因
从根本上来说,失智症(Dementia) 是由于大脑神经细胞(神经元)受损或死亡,以及其复杂的神经连接遭到破坏所引起。
患者所出现的具体症状取决于受影响的大脑区域。
虽然失智症常与老化有关,但它并不是自然老化的必然结果,而是大脑功能病变的表现。
失智症有多种类型,每一种都有其不同的致病机制与特征:
1. 阿尔茨海默症(Alzheimer’s Disease)
这是最常见的失智症类型,占所有病例的 60–80%。
其主要特征是两种异常蛋白的堆积:
类淀粉蛋白斑块(Amyloid Plaques):堆积在脑细胞外;
Tau 蛋白缠结(Tau Tangles):形成于脑细胞内部。
这些异常蛋白会干扰脑细胞间的通讯,最终导致神经元死亡,使大脑逐渐萎缩。记忆力减退,尤其是对近期事件的记忆丧失,这往往是最早期、最明显的症状。
2. 血管性失智症(Vascular Dementia)
这是第二常见的失智症类型,由供应大脑血液的血管受损所导致。
这种损伤可能源自中风(血流突然中断)或慢性疾病,如高血压、高胆固醇与动脉硬化,使大脑血流与氧气供应减少。症状因脑损伤的位置与程度而异,常见表现包括计划、组织与解决问题能力下降。
3. 路易氏小体失智症(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, DLB)
此类型的失智症是由于脑细胞内出现路易氏小体(Lewy Bodies),由异常的α-突触核蛋白(Alpha-Synuclein)聚集而成。这些异常蛋白会扰乱脑部化学物质的平衡与神经细胞功能。DLB 的症状常与阿尔茨海默症和帕金森病重叠,包括意识波动、视觉幻觉、动作与平衡困难等。
4. 额颞叶失智症(Frontotemporal Dementia, FTD)
这种较少见的失智症主要影响额叶与颞叶,这些脑区负责人格、行为与语言功能。FTD 是由于这些区域内异常蛋白(如 Tau 蛋白)的堆积,导致神经退化。患者早期通常表现为人格与社交行为的明显改变,或语言表达障碍,而记忆力下降反而较不明显。
5. 混合型失智症(Mixed Dementia)
许多老年患者可能同时患有多种类型的失智症,最常见的组合是阿尔茨海默症与血管性失智症。这种称为混合型失智症的情况,往往表现出复杂且多样化的症状组合,增加诊断与治疗的挑战性。
除主要类型外,还有其他疾病也可能导致失智症或类似失智的症状:
帕金森病型失智症(Parkinson’s Disease Dementia)
在帕金森病的晚期阶段,路易氏小体会扩散至与认知相关的大脑区域,从而引发失智症。
亨廷顿舞蹈症(Huntington’s Disease)
一种遗传性神经退行性疾病,会导致患者出现逐渐恶化的运动障碍、认知功能衰退及精神症状。
克雅氏病(Creutzfeldt-Jakob Disease, CJD)
一种罕见且致命的朊病毒(Prion)疾病,会迅速破坏脑组织,导致严重的认知退化与神经症状。
正常压力脑积水(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, NPH)
- 指脑室内脑脊液(CSF)异常积聚,造成行走困难、尿失禁及记忆力下降。
- 值得注意的是,这种情况有时是可治疗的,若及早诊断并处理,症状可能改善。
可逆性原因(Reversible Causes)
- 某些疾病虽会引起类似失智的症状,但通过治疗可改善甚至逆转,例如:
- 甲状腺功能异常
- 维生素 B12 缺乏
- 感染(如脑膜炎、梅毒)
- 药物副作用
- 长期酗酒
- 脑肿瘤
- 硬膜下血肿(Subdural Hematoma),脑表面的出血压迫脑组织
风险因素(Risk Factors)
虽然年龄仍是多数失智症最主要的风险因素,但还有其他会增加发病几率的因素,包括:
遗传因素(虽少见直接遗传)
- 生活方式因素:如饮食不均衡、缺乏运动、吸烟、过度饮酒
- 心血管风险因素:如肥胖、高血压、高胆固醇、糖尿病
- 未治疗的听力或视力障碍
- 长期抑郁
- 近期研究也显示,空气污染暴露可能与失智症风险增加有关。
失智症照护的重要性
由于大多数类型的失智症都是进行性且目前尚无法逆转的疾病,因此全面性的照护与管理显得格外关键。重点并非在于寻找治愈的方法,而是在于提升患者及照护者的生活质量,在可能的范围内减缓疾病进展,并有效应对失智症所带来的身体、心理与社会层面的多重挑战。
为什么主动且全人的失智症管理如此重要?
1. 延缓退化并维持认知功能
虽然失智症无法逆转,但早期且积极的管理有时能减缓认知与功能下降的速度。认知康复训练是失智症管理的核心,透过一系列有目的的脑力活动与训练,帮助患者刺激思维、提升记忆力、问题解决能力及日常功能。在 ReGen Rehab Hospital,定期参与认知刺激活动能有效帮助患者延长认知能力的保持时间。
2. 管理失智症的行为与心理症状(BPSD)
失智症常伴随行为与心理变化,如激动、攻击性、焦虑、抑郁、游走及睡眠障碍。有效的管理策略包括识别诱因、优化环境及心理社会干预,以减轻患者及照护者的压力与困扰。
3. 提升日常生活能力与自理独立性
随着认知能力下降,患者可能在日常生活活动(ADLs)如穿衣、洗澡、进食及用药管理上遇到困难。职业治疗师(Occupational Therapists)在此扮演关键角色,通过教授适应性策略与环境改造,帮助患者保持独立与安全。这种以功能为导向的训练不仅提升实用能力,也让患者保有生活的尊严与目标感。
4. 优化沟通能力
失智症常严重影响沟通,造成患者与家人之间的挫折。语言治疗(Speech Therapy)能帮助维持言语能力、发展替代沟通方式,并改善吞咽困难(Dysphagia)问题,以预防如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。
5. 促进安全行动与预防跌倒
物理治疗(Physiotherapy)对维持肌力、平衡与步态至关重要。失智症患者常因认知障碍、动作协调困难或环境风险而更易跌倒。物理治疗通过平衡与步态训练,能降低跌倒风险、改善活动力并提升安全性。
6. 处理伴随的慢性疾病
许多失智症患者同时患有其他慢性疾病,如糖尿病、高血压或心脏病。全人化的照护可确保这些疾病得到妥善控制,因为若未管理好,可能加重失智症的症状。
7. 提供照护者支持与教育
失智症影响整个家庭。照护者往往承受身体、情绪与经济上的沉重负担。全面的照护计划应包含照护者教育、心理辅导与喘息服务,帮助他们理解疾病、掌握照护技巧、管理压力并获得社会资源支持。适当的照护者支援能预防倦怠,并保障患者与家庭的整体福祉。
8. 确保以人为本的照护(Person-Centred Care)
有效的失智症管理应高度个体化,重视患者的个人经历、喜好与保留能力。这种“以人为本”的照护方式,能让治疗计划更贴近患者需求,促进尊严、尊重与情绪安定,让患者在熟悉与关怀中获得安全感。
9. 早期规划未来照护(Advanced Care Planning)
及早确诊与持续管理让患者在认知尚清晰时,能主动参与未来照护的决策,包括法律、财务与临终照护意愿。
在 ReGen Rehab Hospital,由老年科专科医生、神经心理学家、康复专科医生、物理治疗师与职业治疗师组成的多学科团队,共同为每位患者制定个别化的照护计划。这种整合式的方法涵盖从认知训练、身体康复到生活照护,全面提升患者的记忆、行动与生活能力。
总结来说,尽管失智症带来巨大挑战,但这并非令人绝望的疾病。透过主动、全面、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,结合康复治疗、生活调整与照护者支持,患者仍能以最大的独立性与尊严,积极生活,勇敢面对失智症带来的复杂旅程。
